名称:
群众满意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票数:
40作者:
李昊单位:
岳阳县财政局群众满意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记岳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 许国湖
他的工作在农田山傍,他的工作时间有白天也有黑夜。他与农民朋友一起憧憬未来,一起看项目、拉家常、聊收成。他是岳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许国湖。
春去夏犹清,在岳阳县长湖乡高标准示范田里,放眼远望,绿油油的禾苗,被微风一吹,像片片绿色的波浪,让人心潮澎湃。许国湖站在松软的农田里,表情温暖。 几位正在劳作的老农,见了他老远就伸出手来,边走边大声打着招呼。 他们认识许国湖,这个来自县里的“领导”经常像个农民似的来这里查看。 时间长了,就没人拿他当“领导”了,说话随随便便,笑声传出很远。更开心的是许国湖,他常说:“给农民干事,最快乐!”
许国湖是2009年7月担任岳阳县农开主任,本科学历,高级会计师,共产党员。6年来,他怀着对广大农民的真挚情感,顶风雨、冒寒暑,活跃在田间地头,穿梭于荒坡荒水之间,一心向“农”办实事,把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情厚意送到农民兄弟的心窝里。
敬业精神至上 时不我待
许国湖是地道的农民出身,自小在农村长大,他以此为荣。参加工作后从农业税收专管员、乡镇总预算会计、到财监股长、再到农开办主任,可以说一直没离开过农业。他说,农村是他的根,也是他的家。“很多人也想在农业、农村里头干成一番事业,可是缺少这样的平台。我现在有这个机会了,这是我的幸运。”许国湖言语真挚。他常说:“我喜欢经常走在风吹稻谷的田野上,对丰收的渴望,对土地的热爱,使我倍加珍惜农发工作。”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是个“小部门”,一共6个人,在很多人眼里,这个部门不起眼。2009年许国湖刚刚来任职时,甚至还有朋友问: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究竟是做什么的?许国湖赌了一口气。他6年没歇年休假,周末加班是常事,工作一天没缺勤,一年大约三之分一的时间在项目区、三分之一时间跑项目、三分之一时间管项目。他满怀激情的工作,深深感染了同事,使一度沉闷的农发战线活力四射。 实干,必定有成。现在,人们看待农开办的眼光大变。短短几年,这个小部门,干出了令人赞叹的好成绩:6年共完成集中连片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14个,受益农田面积超过20万亩,完成产业化经营项目30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争取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许国湖本人2009年被评为岳阳县“十大新闻人物”,2010被岳阳县人民政府嘉奖。
奇迹,背后是责任,是敬业,是决心。在许国湖看来,项目资金是推进农业开发事业的基础保障,他跑市进省,把谋划项目、争取资金当作第一责任。
岳阳县长湖乡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阔,地理条件优越。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该乡大部分引水渠渗漏严重,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设施老化,耕地次生盐碱化日益严重,而且有部分耕地已弃耕。许国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对同事说,必须近快改变现状。他多次到省农开办汇报,锲而不舍,往来奔波,省农开办领导被感动了,长湖乡提供的大量材料也为进入这一项目提供了丰富佐证。最终,长湖乡被纳入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获得了1991万元的项目资金扶持。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新增农业总产值400余万元。
只要有一点希望,就抓住不放,这是许国湖的工作态度。在2009年度“岳阳县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许国湖的获奖感言令人印象深刻: “我深知农发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不可有丝毫懈怠,更事关农民群众利益福祉,必须事事尽责。这是一项使命,也是我作为农开工作者的光荣,我要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心和温暖,通过项目形式送到千家万户……” 这段肺腑之言,熔铸成许国湖的职业品格。
群众利益至上 一心为民
许国湖对“三农”了解透彻,在他看来,农业开发事业就是群众事业,群众利益比天大,而最能为农民群众带来直接利益的就是农业。”许国湖查看项目区建设,哪儿项目做得不好就上哪里去,哪儿群众提出的意见多就往哪里赶,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尽量让群众满意。
岳阳县中洲乡机场村的何秋,对农业开发怀有感恩之心。何秋有头脑,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2009年,他筹集资金一次性流转了312亩地,成立了民心蔬菜专业合作社,其中当年就建起了50多个日光棚种上了蔬菜。另外发展基地外订单面积为6400亩,由于合作社刚成立不久,一次性投入较大,社员开始犹豫,出现资金困难。
“当时真着急啊,资金链一断全盘皆输,有人搭一把手就能闯过去。可当时人们对市场还缺乏信心,谁愿意接这个烫手的山芋?”眼见着核心基地不能完工,订单面积不能落实,何秋心急如焚。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何秋来到了县农开办。听了情况介绍后,许国湖带产业化项目负责人专程去考察何秋的合作社。面对120多户社员的期盼,他说:“中洲垸土地十分肥沃,没有污染,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交通十分便利,离县城、市区都很近,民心蔬菜合作社采取的基地加订单的模式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回去之后,他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并综合各方意见,决定以民心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扶持重点,把中洲打造成全市的蔬菜基地。决定传出,一向要强的何秋眼泪直在眼圈里打转。
三年无偿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50万元,让民心蔬菜专业合作社焕发蓬勃生机。目前,民心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有职工30人,以土地参股在合作社就业的有20人。以订单方式发展1200余家农户,年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每年可获纯利润170余万元。
“做农村工作,事事都要想着群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农民是我们的父老乡亲。”许国湖在筻口镇项目区巡查时,群众提出田间作业路偏少。这是一个难题。多修路就涉及资金问题,当时整体项目规划已经定盘,资金调配空间接近于无。许国湖偏不怕难,他睡不着觉想办法,硬是从项目资金中一点一点挤出钱来,在项目区一次新增了六条田间作业路,群众拍手称快。
群众满意,对许国湖是最大的奖赏。为了这,他一年中不知进项目区多少次,遇到的“熟人”也就越来越多。这些农民朋友提出的问题越难、越多,他越欢迎,因为“只有问题解决了,群众才会满意”。
事业发展至上 真干实干
农民最相信“眼见为实”,做农村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是许国湖的职业信条。
刚来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时,眼前破旧的桌椅、低迷的士气让他心中一紧。坐在办公室里思考良久,要改变只能靠真干实干。
从2009年到农开办工作开始,他每年邀请专家授课,开展汇报交流,参观先进单位,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他积极调动农发干部激情,总结提出“高规划、高质量、高效益、严管理”的岳阳县农业开发精神,提出“岳阳县农业开发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已在春天中”的“时不我待”的科学研判,提出“争创全省一流、打造开发强县”的奋斗目标,全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坚持把培养队伍“想办事、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项目为抓手,让干部在推进项目、示范区建设和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践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他坚持构建独具特色的农发文化,每月编辑一份县农业综合开发简报,每年制作一期农业综合开发专题电视片,组织农发工作者撰写调研报告,开展信息宣传。岳阳县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县”。
事在人为,强壮队伍为干事、成事打下了坚实基础。许国湖全盘考量,突出重点,决心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项目区,多为百姓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有效果的实事。为此,在选择项目区时,他一遍又一遍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县20多个乡镇进行了选址调查,深入田间地头反复勘察,走访群众,了解项目区资源现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找准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之后,针对性地建立了分时段、分梯次的立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探索出了符合县情的土地治理项目开发新模式。 针对筻口镇项目区水源充沛、地势平坦、连片集中的特点,及时提出了“渠路配套、路渠为主”的田园化综合开发模式,连片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桥、涵、闸、站相配套,机械下田能操作”的高产高效农田 10000余亩,拉动周边村组改造中低产田5000多亩。这些新颖的开发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工作经验被湖南财政网推介。
现年63岁的筻口镇潼溪村农民李兵,更加迷上了农田。他种着8亩地,原来地块分散。在项目建设中,村民自发调整集中,他的农田全部连接在一起,可实施大规模机械作业。“水就在地头上,车能开到地边,从前一家人忙不过来的农活,现在一两个人干起来轻轻松松。”由于土壤改良、水源充足且灌溉及时均衡,降低了成本,水稻种植实现大幅增产,“原来种一亩田产水稻七八百斤,现在最低1100斤,最高时达到过1200斤。
田间道路硬化,路边绿树成荫,空气格外新鲜,李兵没事儿就到农田溜达,早晚打打太极拳,听听鸟的叫声,感觉身心舒适。他对许国湖说:“我说句话你指定高兴,自从建起这高标准农田,咱老百姓可是沾光沾大发了。”
党的形象至上 严以律己
有人笑称许国湖是机械专业,钢铁系毕业的,谁的条子都没用,谁的面子都不给,只按合同办,只为项目好。
2010年7月份,农开办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确定9家公司中标,网上公示后,8月底来县农开办签订施工合同时,第6标段公司法人和许国湖的三弟一同走进来,他当时一怔,问三弟有什么事,一旁的公司法人拿出聘书说,我已聘请他任项目部经理。许国湖当即把三弟拉到一边,对他说:“公司聘任你的目的,就是想在工程质量上打折扣,质量不好伤害的就是老百姓的利益……”。半个月后,中标公司收回任命,许国湖才与施工方签订合同。
在农开办工作多年,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双鞋子穿到底,一身衣服穿到底。因为常年跑项目区,和农民打成一片,他对穿着的要求极低:不冷不热就行,能挡风雨就行。每次下乡,手里随便拎个兜子,是他自个儿花十来块钱买的,朋友经常打趣他:“一看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他却说:“我本来就是个农民”。
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清廉,是许国湖始终坚持的操守。有一次,一位承包商为争取项目建设资格,托熟人找到许国湖说情,以所谓“辛劳费”为诱饵让他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给予帮助。他当场对承包商说:“要想做农发工程,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资质,还要有过硬的人格品质,要有爱民之心。为群众做事就是为政府和我们财政做“口碑”,靠搞旁门左道是不行的。如果你“资质”和“品质”两方面都过关,你就有资格参与工程竟标。”承包商听了感慨万千,当即表示要积极组织力量凭实力参与工程竟标。在工程质量管理上,许国湖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强化管理不放松。2011年11月下旬的一天,在项目工地巡查中,发现第3标段工地现浇渠道侧墙、底板厚度均不达标,尽管当时天已昏暗,他带领农开办干部和现场监理硬是拆除68米不合格工程。他的较真是出了名的,很多施工队都领教过,6年来,经他手扒掉的不合格工程有15个,召开的反面现场会超过6次,有效的保障了工程质量。
低调做人,诚实做事,从不以权谋私,许国湖感觉踏实。曾有领导这样评价过他:“许国湖对农业开发项目的要求,是要像做木匠活一样精细,即使是路边护坡,也要做到整齐划一、看出棱角,他做人也是这样。”“群众满意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这,就是许国湖的信念。它象空谷回音,余音绕梁,久久地回荡在这片晴朗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