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厚植红色基因,勇担债务管理重任票数:
2324作者:
周琴单位:
宁远县财政局宁远县财政局 周琴
激情燃烧的七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我有幸参加了永州市委组织部和红旗渠学院联合精心举办的永州市优秀人才与人才战略专题班,怀揣着组织对我的殷殷期盼,触摸着林县人艰苦奋斗的光荣记忆,沐浴着红旗渠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可谓行程一路,震撼一路,收获一路。
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凭借一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一锤一钎修建了一条“人工天堑”。遥想当年,十万“大军”,绝壁穿石,开山凿洞,劈山填谷,跨壑架桥,逼水上山,艰苦奋战十个春秋,削平1250个山头,打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修建12408座各种建筑物,挖砌2225万立方米土石方,劈开太行山,在悬崖峭壁上抠出总长达4013.6公里的红旗渠,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奇迹,演绎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自此,它生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深刻见证了林县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含蕴了“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人定胜天、实干兴邦”的深刻内涵,也正是它撒下永不会熄灭的革命火种,才照亮着我们每段平凡的行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红旗渠之行,让我不禁感叹到,它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个永恒的精神坐标,还是一本述说党和人民图存发展、追梦圆梦的中国故事集。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更加激励我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启示我应自觉学习和传承红旗渠精神,并把它贯穿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加倍努力工作,发挥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勇担债务管理重任。
(一)牢记宗旨,不忘使命,做对党忠诚的“明白人”。当年修建红旗渠,既没有可供借鉴的先例和经验,又缺乏充足的物资和技术条件,更面临着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以“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的人民情怀,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胆魄和勇气,带领全县人民冲锋陷阵,艰苦奋斗,打赢了这场硬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以红旗渠为鉴,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本职工作中,以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最根本标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清正为公,严实作风,做廉洁自律的“清白人”。红旗渠一渠清水流到今,既是一条生命渠,也是一条廉政渠。在经济极端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红旗渠总投资6865万多元,在这样一个工程浩大、周期漫长的水利建设项目中,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以苦为乐,劳动标准始终高于群众,口粮标准始终低于群众,这种严于律己、清廉如水的高风亮节感人肺腑、启人深思。我将坚定不移地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以及中央八项规定,敢于坚持原则,按章办事,绝不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绝不允许搞任何绿色通道,绝不利用职务便利,绝不在存量债务置换、项目债券申报、道路安全救助申报等方面为他人谋求利益。严于律己、严于律人,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三)勇担重任,实干为先,做新时代的“答卷人”。红旗渠精神的落脚点是实干、是苦干、是奋斗,为了彻底改变“十年九旱”的历史,林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风餐露宿、日夜奋战,用热血和汗水铸就了精神丰碑。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更需要发扬和传承红旗渠认真精神、实干精神、钉钉子精神,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一步步向目标靠近,以实干、实际和实效来诠释忠诚和担当。当下,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我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榜样,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最前沿当好“拼命三郎”和“敢死队员”。严格按照“底数一定要厘清、措施一定要精准、重点一定要保证、底线一定要守住”的要求,始终把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想在脑中、抓在手中、落实在行动中。
红旗渠之行,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红色之旅,更是一场震撼的的心灵洗礼。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无穷的,作为我县的一名引进人才,身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至关重要岗位,我将不断学习秉承“红旗渠精神”,不负各位领导的拳拳关爱和殷殷期望,不满足于当前取得的成绩,继续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不断增强使命担当和改革创新意识,扎实学好用好债务管理业务知识,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为推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