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雾里的橙红

名称:

云雾里的橙红

票数:

150

作者:

周昕

单位:

辰溪县财政局
作品简介

云雾里的橙红

/周昕

  

位于雪峰山西北麓的丫髻岩,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这一带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没有任何污染,因而成了中国丫髻脐橙的主产地。每年秋后橙子飘香的季节,一辆辆的大货车在山脚下来回奔波,将丫髻脐橙运往了全国各地。

丫髻山海拔855米,位于辰溪县城东北面20多公里处,因山形如丫鬟发髻而得名。山巅有一古庵,白墙、碧瓦、朱门,名为丫髻庵,距今逾千年历史了,香火旺盛。庵下种有丫髻脐橙8000余亩。由于我的扶贫联系户在猪糟溪,常驱车从县城进入颜家人村。车子从沙坪村向右脱离223省道后,过大坪村后北行就来到雄伟的丫髻山下,再行二十分钟后就来到了丫髻山西北面山下的颜家人村了。

站在颜家人村部楼抬头仰望,连绵起伏的大山耸立在眼前,云遮雾绕的丫髻庵显得更美了。丫髻山山峦迭起,树林密布,怪石嶙峋,流水湍急,瀑布飞泻直下,小鸟鸣唱不断,公路盘旋曲折,很是惊险刺激。站在山顶,可俯瞰方圆百里。崖下峭壁兀立,峰峦叠翠,祥云如画,好一派秀美的仙府景象。从半山腰下车,一股清新的空气立刻迎面而来,带着浓浓的橙香,使人心旷神怡。

俗话说:高山有好水。想不到丫髻山的好水在庵背后山的最顶端。且出水很大,一年四季汩汩流淌。泉水清凉甘甜,相传可明目、治百病,被当地百姓誉为“仙水”。该山土质独特,蕴藏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日照时间长,是丫髫脐橙种植的最佳地方。经技术检测认证,丫髻寺脐橙的各项指标均超过了欧盟标准,达到了美国、日本的出口要求。

丫髻山顶是千年名庵,山腰至山脚是成片的橙树,满山满坡,像一波波绿色的海浪,汹涌着,翻滚着。站在山巅,置身云海,脚与地相连,头与天相接,恍惚间自己成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方圆几十里奇异连绵的大山、九曲十八弯的溪水、现代气息的县城和美丽如画的沅江风光尽收眼底。看到这些美景后,我兴奋地拿起手机抓拍起来,边拍边吟起了毛主席的诗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丫髫脐橙,特别是丫髻山的硒、锌特色脐橙,跟丫髻庵的仙水一样水多、甘甜,爽口,吃后有种飘然欲仙之感,仿佛吸入了天地之灵气,置身在花香鸟语的天然橙海里。

据说丫髻山种桔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西域商人就千里迢迢来到了丫髻山采购桔子。他们把这难得一求的丫髫桔子通过沅水运去了山外,销往了北方及西域各国。现在的丫髻脐橙以其果大、味美、营养丰富而驰名全国,盛产的“丫髻脐橙”畅销广州、深圳以及东南亚市场。曾先后荣获“2000年湖南省农博会银奖”“2004年湖南西部第二届农博会金奖”,2004年还获得了中国食品安全中心无公害食品认证。特别是近年来与湖大石水技贸有限公司合作,运用湖大生物学院的科研成果,使用纳米硒叶面营养调节剂培育丫髻脐橙的高端优质产品,打造绿色硒、锌特色脐橙。

 丫髻脐橙离不开诞生它的这一方神奇的水土,但藏在深山人未知又着实可惜。20世纪90年代初,辰溪财政局工作人员就来到这里调研,发现这里最适合栽种脐橙,便与县农业局和当地政府精诚合作,给予了财政周转金、银行贷款和扶贫资金等扶持,后遭遇二次冰冻灾害,死树不少。2014年辰溪财政局扶贫工作队来到了这里,通过走村串户座谈群众,发现村民收入低下,脐橙生产缺之科学管理,没有产业化经营。为了脱贫增收和推进脐橙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社会筹资无偿发放了优质脐橙苗50万株,利用财政资金整合项目,修建了一条上山的盘旋公路和几条进园机耕道。通过土地流转和利用荒山荒坡积极引导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在原2000亩基础上已扩充到8000多亩,当前乃在不停地向四周拓展。并帮助果农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场,通过电商发布消息,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同时着远创办果品加工厂的建设。还结合丫髻庵的朝拜之日以及丫髻山自然生态,形成了生机盎然的果园釆摘游。

通过种植脐橙,丫髻山下的几个贫困村都如期脱贫,其中的颜家人村131户扶贫户,人平收入都达到了5100元以上。大多数农户建起了小洋楼,门口停放了小车、摩托车,不少农户年收入都超过了十万元。山村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万物生长靠太阳,老百姓告别贫困靠的是我们的扶贫干部,没有他们引路和艰辛付出就没有如今的丰收成果。

看到这些贫困村的巨变,我也看到了丰收的橙红,似乎也看到了云雾里那光芒万丈的橙红就是代表党和政府辛勤工作的扶贫干部。(字数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