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回乡票数:
359作者:
雷国民单位:
洞口县财政局回乡
“咔嚓、咔嚓”,一辆似鲸鱼一样漂亮的动车停靠在洞口站。
林维依依不舍地提着行李箱走下车,随着人流向出口走出。
“才二年多未回来,家乡的变化真大,没想到短时间就通了动车,一下就把地球都缩小了。”林维走出车站,环视着车站周围的一切。站前广场、停车场、环形油沙车道,在绿树掩映之下,显得格外大气和神秘。林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简直太漂亮了!”
“师傅,打车么?”林维回过神来,“到秀丰多少钱?”“半张毛爷爷怎么样。”“好吧。”
太阳在云中穿梭,的车在宽阔的水泥路上狂奔。“洞口的公路都修得这么好了。”林维很是欣慰,为家乡的变化感到自豪,又忽然想起前几年离家时村组那些泥烂路,不免又有些失落。
“老兄,前面就到我们村了,村道组道都是泥烂路,坑坑洼洼多,你要慢点开,跑得很。”“好咧。”
“咦?这是你们村里的路吗?哪来的泥烂路哦,都是水泥路呢。”
“可能吗?”林维打开车窗,只见前面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路的右边是一排高耸的太阳能路灯,路两侧是茂盛的玉米地,一个个饱满的玉米苞斜探着身子,似在向他们微笑致意呢。
“没想到,村里的路修得这么好,这么宽,这得要多少钱?。”林维满是疑惑,“一定要好好问问爸。”
的车在一幢三层楼前停下,林维下了车,拖着行李箱进了屋。爸妈正在堂屋吃饭。“爸、妈,我回来了。”“刚好赶上吃饭,快先吃饭。”爸见儿子回来了,特别高兴,“他娘,你再去炒个菜。”林维也确实饿了,不顾汗流夹背,盛了碗饭就大口吃起来。
父子俩边吃边聊。林维问了村里修水泥路的情况,才知道村里这几年进驻了扶贫工作队,村里扶贫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有声有色。
“原来的村组机耕路都硬化成了水泥路,个个院落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里还新修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起了村文体广场,还争取了来了省级农业开发项目,村内高标准水渠象网一样密布。”
“扶贫带来了党的好政策,很多原来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现在都过得滋润着呢。像你大伯家,过去穷吧,因为穷,你堂兄没读多少书,打工也挣不到几分钱,三十好几都没讨到媳妇。这几年,你大伯家大翻身了,村里给你大伯母安排了村保洁员的工作,有了固定工资。你大伯勤快搞生产,还加入了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都有分红呢。你堂兄去村办的那个什么建材厂当了工人,每月好几仟呢。看,他们家去年刚脱了贫,今年你堂兄又娶上媳妇了,你这次回来不就是要吃你堂兄的喜酒么?”
吃过饭,林维决定出去走走,毕竟眼见为实。
林维沿着院子的通组路一直往前走。由于秀丰村人口比较集中,组与组、院落与院落相距都不远。确实,通组路纵横交错与村道相接,都是宽敞的水泥路面,路边高竖着一排排太阳能灯,显得极为壮观气派。
林维来到一个高坡上。这里以前由于地势太高,无法引水浇灌,好多农田变成了旱地或者直接荒芜。而现在这里满眼是一丘丘、一片片青绿的稻田,高标准水渠象一条条婉延的巨龙,在稻田间游走,清澈的渠水无声地滋润着稻苗。
对面的那座山丘,小时候经常在这山丘上放牛,这儿从来只长杂草不长庄稼。可现在映于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柑桔林,桔树虽然才一米来高的样子,但桔叶青翠欲滴,长势喜人。
“这不是林维吗?什么时候回来的?”林维一惊,回过头去,“原来是林富啊,你这里有地?”“嗯。”
“我家都搬到这儿了,看,那座房子就是我新家。”
林维顺着林富所指的方向看去,在桔林对面的通组路拐弯处座落着一座新修的青砖红瓦房。林维知道林富家是秀丰最困难的,他父亲年老多病,母亲中风行走不便,弟弟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只有林富是个正常人,但也因文化低去广东打工多次,都无功而返,这样的家庭维持生计尚且困难,哪还有钱建新房呢。
“林富,这房是你刚建的?发财了?”
“没呢。”林富有点不好意思,“是政府搞的异地搬迁。”原来,按着现在的扶贫政策,他们家被民主评议为贫困户,他父母和弟弟都吃了低保,母亲和弟弟还享受残疾补助。由于他家的老土砖瓦房已成D级危房,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就为他家申请了D级危房异地重建。
“党和政府确实好,”林富有些哽咽,“去年我爸去逝,没钱办丧事,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带领村民给我们捐款,一下子捐了4万多元,有了这笔捐款才把我爸的丧事办下来,我真的好感谢党和政府以及这些爱心人士。”
“那你现在在做什么?”
“看到对面那片柑桔林么,那就是我的产业?”
“早看到了,原来是你家的?可以呀!”林维有点吃惊,怀疑眼前的这个人还是不是以前那个有点懒且有些木讷的林富。
“去年吧,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向农商银行贷了5万元贴息贷款,于是我流转了这一片山地,全栽种了优质柑桔品种。山丘后面还有个坳坳,今年我在那又流转了一片旱土,全种上了西瓜,今年又风调雨顺,西瓜特别结呢。”
“你是湖南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我正要向你请教呢,走,去那边看看我的西瓜。”
来到林富的西瓜地,只见西瓜藤肆无忌惮地延伸着,青绿色的藤叶将地面遮盖得密不透缝,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青皮花纹西瓜腆着个肚子懒洋洋地晒太阳呢。林维在为林富丰收在望欣喜的同时,也为林富在西瓜种植方面不太专业感到担忧。“你这西瓜间距太密了点,不利西瓜长个,又没有排水沟,一旦洪涝时容易死苗,还有......”林维从专业的角度给林富上了一课。
林富认真地听着。“现在村里的种养业发展很快,但就是缺你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果你能留下来帮我们就好了。”“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急招一名技术员,我看你最合适。”
林维从林富那里知道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都加入专业合作社,但农民发展产业存在的瓶颈和短板主要还是缺资金、缺技术,缺资金还可以借贷政府的贴息贷款,缺技术却需要引进专业人才才行。
回来的路上,林维意识到自己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毕业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在做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工资不高不说,心里还一直别扭着干不上劲,其实自己还是喜欢搞自己的专业的。
“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改善了秀丰的农业基础设施,吹响了秀丰人奋发向上的最强音,激发了秀丰人脱贫致富的斗志,在这样一个精准扶贫的伟大时代和伟大工程中,我应该有所作为,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亲们走出贫困、走向共同富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不也正是自己当初选择报考农业大学的初心吗?”
林维想到这里,心胸突然觉得亮起一盏明灯,“走,找支书去。”
林维擦了擦脸上的汗,快步向村委会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