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票数:
5554作者:
李四君单位:
永州市财政局2019年7月7- 15日,本人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在贵州大学举办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班”的学习。我带着平常在永州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扶贫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向老师请教,课后深入思考和与同学们热烈讨论。时间虽短收获颇丰。
一、学有所得
(一)教学内容丰富。短短的数天时间,学习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贵州三变模式开创精准扶贫新思路》、《贵州产业扶贫实践与探索》、《抓党建促扶贫工作》、《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等八门课程。内容涉及脱贫攻坚中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扶贫产业发展的主体经济架构,扶贫攻坚中的乡村治理与党建工作,扶贫领域中的大数据应用与金融支持等领域,涵盖了扶贫领域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问题。确实是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
(二)培训形式活泼。教师备课认真,课堂教学严谨,既直面问题,又从党中央方针政策中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中寻求解决问题答案,又欢迎学员提问,就是延时也努力帮助同学释惑解疑。同时还安排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生动现场观摩教学,加深同学们对相关脱贫攻坚模式的理解和学习。如平坝区塘约村“三变”改革的现场教学、息峰县小寨坝镇红岩村葡萄产业发展的现场教学、惠水县好花红乡好花红村旅游产业现场教学,同学进村入户,向村干部学习,向村民请教,真正了解到了贵州脱贫攻坚的真谛。
(三)学习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六点收获:
1.发展扶贫产业必须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贵州的经验就是由省委省政府规划发展12大类扶贫产业,由12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高位推动,以岗定责,一抓到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换人不换品类,避免“李书记种李,陶书记种桃”的情况发生。
2.发展扶贫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好花红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就是有毛主席听过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这个吸引物,又邻近贵阳市,生态优美,民俗民风简朴,民建筑保存完整。吸引物吸引力强,市场前景广阔,观光休闲者络绎不绝。
3.脱贫攻坚必须以贫困户为主体,村支两委为主导。课堂中老师讲到,有一个村的旅游设施是村民亲手一块一块石头修建起来,至今保存维护如新,另一个村的旅游设施是政府全额无偿投资建起来的已经破败不堪。塘约村的三变改革和村民自治,也是因为一场洪灾,由村民自发和协商民主搞起来的。
4.发展扶贫产业必须有金融支持和利益联结机制。在现有各级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财政贴息、信贷担保、农业生产保险,撬动金融杠杆,激发广大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农业扶贫产业发展,推动“三变改革”的必由之路。
5.脱贫攻坚必须党建引领,组建强有力的村支两委班子。村支两委的工作思路,村里党员的示范作用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所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带的什么路,群众迈的什么步。如塘约村的脱贫发展,就离不开村支书的家乡情怀。他放弃近百万元的年收入,甘愿每年只拿3万元年薪为村民和村集体服务,努力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6.脱贫攻坚必须有科技支撑,实行大数据管理。无论是精准识贫、精准脱贫,还是“五个一批”“六个精准”都需要科技支撑,用大数据进行监督管理,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给扶贫产业的农产品插上科技翅膀。把产品变商品,把资源变资金,解决大山深处贫困户“卖”难的问题。
二、学以致用
此次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培训学习,开阔了眼界、开放了思想、拓展了思路,给我们如下启迪:
1.发展扶贫产业必须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避免同质化竞争。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把农业扶贫产业发展纳入永州市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去,一张蓝图画到底,不随意变动,不随意放弃。规划注意差别性,做到一县一特,一县一优、一村一品,避免同质化竞争,“谷贱伤农”情况发生。组织领导方面,由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分别领办,进行高位推动。
2.发展扶贫产业必须发挥好村支两委主体作用。这既是贵州的经验,也是中组部关于村支两会办事必须“四议两公开”的政策要求,最重要还是激发村支两委发展扶贫产业内生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扶贫产业只有发挥村支两委主动性,才会因地制宜,切合本地实际,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而不像我们市里有些村,上级领导要求财政部门给村里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村干部连一个申请报告都不想写,这能发展好扶贫产业吗?!
3.发展扶贫产业必须建立好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三变改革。产业扶贫资金无论是投入到本村的专业合作社,还是农业园和龙头企业,首先必须先到村,以村集体为单位进行投入,实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和村集体变股东”,既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能让贫困户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监督管理的能动性。因为农业生产是一种有生命的生产活动,它是需要投入情感才能结出丰收硕果的,但单个贫困户无论智商、资金实力、政策水平都不如村支两委的集体领导强大,所以必须村集体的投入和带动。
4.发展扶贫产业必须要有金融支持。我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财力十分有限,但又不像贵州属于国家的重点扶贫地区,上级转移支付也十分有限,财政扶贫资金只能起启动和奖补的作用。我们更要学习贵州经验,发挥农信贷担保公司的作用,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市财政局在蓝山县大桥乡大桥村就是用这种方式,发展了蔬菜、红薯和养牛三个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5.发展扶贫产业必须要以高科技作支撑。无论是扶贫资金的统筹,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的安排、使用,都要实行大数据管理,把有限的宝贵资金用到最有市场前景的扶贫产业上。同时根据大数据及时调节品种和产量,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调节供给侧,才能把产品变成商品。还要利用大数据对扶贫资金进行监管,防止“趴账”、挪用、侵占和被贪污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