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凝心聚力抓管理 开拓进取创辉煌

名称:

凝心聚力抓管理 开拓进取创辉煌

票数:

6290

作者:

杨期华

单位:

湖南省洞口县财政局
作品简介

洞口县文昌街道2016年2月4日撤镇设立街道并正式挂牌成立,9个行政村6个社区,为洞口县城所在地。近年来,该所牢牢把握“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组织财税收入,壮大财政实力;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压缩公用经费支出,克服了任务重、压力大、辖区情况复杂等困难,财政工作迈出新步伐,年年圆满完成县政府财税任务指标并被评为先进单位,2018年被省财政厅授予“省级星级乡镇财政所”荣誉称号。

一、建立预算约束,公开财政预算 
     一是建立刚性的预算约束机制。严格按照“两上、两下”程序编报预算,在执行中,强化预算约束,对部门进行分类分档确定支出定额,对财政供养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紧紧抓住预算编制这个“龙头”, 真正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确保街道财政预算编制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列赤字。二是自觉接受预算监督。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在县政府网站及时公开预算的执行情况,保障群众对财政预算的知悉权,强化公众对政府预算活动的监督,努力提升依法理财水平。三是实施国库收付。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把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实现收入一个笼头,支出一个漏斗,打造了阳光财政的新模式,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每年直接支付发生业务400余笔,资金支出达2000多万元以上。四是从严控制支出。在支出管理上,把铺张浪费到勤俭节约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从严从紧安排各类支出,从一支笔、一张纸等点滴抓起,鼓励干部职工争当新常态下的“抠”管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有限的资金用到了关键的地方,从而减轻了财政压力。 
     二、构建监管网络,明确监管职责 
     一是建立监管台账,促进监管工作日常化。按照资金监管的要求,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清理,分类整理,分别建立资金监管台帐,对每项资金的“收、拨、用”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加强完善信息通达机制,保证上下通达。二是建立监管制度,保证监管行为有章可循。及时制定《文昌街道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建立资金监管信息联络员制度、公示拍照留存制度和定期抽查巡查制度,达到“使用高效、群众满意”的监管效果。各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各村部分村民代表参加的监管队伍,构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网络。三是形成纵横联动,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在监管对象上,实现对安排、分配到街道、村、农户等所有财政性资金的“全覆盖”监管;在监管过程上,实现对所有财政性资金使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的监管;在监管效果上,实现财政性资金核算、拨付、使用的“全方位”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年累计发放涉农补贴50个种类,打卡发放资金1600余万元,累计抽查巡查90余次,公开公示70余批次。 
    三、强化信息公开,规范发放流程 
      一是结合系统升级,精准基础信息。针对农户个人信息变更申请,采取系列措施确保农户个人信息变更到位且有效。对各村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异动进行摸底,其中涉及到农户的分户新增、死亡销户和土地面积增减,要求各村委准确填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异动表》村支两委签字盖章。同时,因农商行系统升级中出现的身份证与“一折通”姓名不一致问题,更换“两卡两折”4000多户,确保补贴项目更精准、发放更科学。二是分类实施,实现两卡两折全覆盖。各相关部门、村及时通过政务、村务公开栏,发放财政补贴“明白条”等方式向群众公开各类补贴资金的来源名称、内容、补助范围、标准等基本情况,尤其是加强扶贫领域各类补助资金公开公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规范发放流程,建立监管台账。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对惠农补贴资金监管工作,从抓细节、扑落实入手,切实做到服务民生,让老百姓称心,确保惠民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年均监管资金总额在1200万元以上,其中本级的“乡财县管”与村级的“村财乡代管”均超过1000万元,农户的“惠农补贴”达800万元以上。2018年按照自上而下的发放渠道共发放涉农补贴资金833多万元,补贴项目44项之多,享受补贴资金对象年均6万户(人)次,无一户一人因补贴资金错发、漏发而上访。 
   
、借力“三湘e监督”,促进村财管理 
      一是规范村级报账程序。建立村委会单位印章、签字笔迹留存备查制度,制定“收款通知”“付款通知”“出差报销单”“备用金、银行存款余额核对表”,明确权利与责任,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流程办理,单笔金额超过2000元的重大财务事项须经村监委会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商定、批准后方可执行。二是让村务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在“互联网+监督”时代,强化票证管理、发票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征地款分配、银行现金日志账、财务公开等工作,录入村级财务公开模块收入620笔、支出9560笔,扫描上传凭证1万余张。群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扫二维码关注“三湘e监督”微信公众号的方式,随时了解民生资金去向、政策文件等相关信息。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利用平台投诉举报,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获得哪些民生资金和扶贫资金去向,“零距离”参与到监督中来。三是创新数字化管理模式。上级部门通过网络,详细查阅主管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工作质量,网上、进行评份打分。相关信息通过软件自动处理,并以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形式进行展示,促使村级财务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四是规范程序精管理。制作村级各类资金报账流程图,让大家一目了然,各司其职,共同提高;在收入管理上,督促及时缴存;在支出审核上,杜绝了不合理支出,对招待费一律不予以报销,制止了铺张浪费行为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坐看账本、纸上谈兵”的粗放管理模式,使村财管理更加科学、精细、有效。 
   
五、改善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意识 
     一是基础设施标准化。对财政所的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便民服务大厅进行了粉刷,更换了铝合金窗户和防盗门,安装了防盗网,添置了办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装订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全面优化了办公条件。完成了电子显示屏、政务公示牌、防火防盗设施,规范了标志标牌和财务公开栏。二是队伍管理科学化。按照 “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人事管理体制,设置了所长、副所长兼预算会计、副所长兼资金监管员、村账镇代管会计兼档案管理员、信息员兼出纳、票证管理员等6个岗位,公示岗位职责,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监督。三是服务理念精细化。围绕“心系群众、为民理财”的宗旨,明确具体服务理念和要求,切实落实服务承诺制、无缝链接制、零差错服务制等,规范一言一行,摒除私心杂念,树良好作风,展良好形象,实现服务能力和工作效能的“双提升”。四是制度建设规范化。健全财政所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上墙公示各岗位职责及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公示财政政策,接受群众监督,实现服务能力和工作效能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