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兰花开在涧水边》

名称:

散文《兰花开在涧水边》

票数:

344

作者:

钱艺井

单位:

沅陵县财政局
作品简介

兰花开在涧水边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这是一句赞美兰花的诗。兰花生长在空谷里、山涧边,色不艳,形不美,不为人所知。但她独特的魅力就在于不与群芳争艳,只把芳香洒满人间。因此常有把兰花比做品格高尚之人。

在沅陵莽莽的群山之中,就有这么一个默默行走在乡间路上的人。她叫杨红兰,沅陵县北溶乡财政所所长。

初识杨红兰,是在去年十一月份,财政系统“勤奋敬业之星,好学上进之星”评选的演讲会上,作为“双星”候选人之一的杨红兰,已经是二十个人当中年龄最长的了。年过半白的她,身材有一点发胖,中等个子,衣作朴实,留着短发,在一群年轻的面孔中,极不显眼。而当她走向演讲台,与我们讲述她的故事时,我便被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女子深深地感动了。

从这里到那里,从此乡到彼乡,跟随杨红兰的讲述,我的思绪也走进了大山的深处,在最偏远,最偏远的山谷里,那些点滴的记忆,犹如静静开放的兰花一样,独自芬芳着。

1989年杨红兰参加工作,1997入党,先后在火场乡、肖家桥乡、深溪口乡、大合坪乡、北溶乡担任过乡妇联主席、乡镇会计,单位会计、乡财政所所长等职务。1991年获得过全国首届珠算科技知识竞赛优胜奖,二次获得县政府授予的三等功,县级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财政局先进个人。

象许多怀揣梦想的青年一样,杨红兰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是离县城最遥远的火场乡。在这个以土家族居多的山乡里,她渡过了人生中最青葱的一段时光。那时候人年轻,也不知道累,每天都要下队去收农业税,有时候一走就是一整天,脚都打起泡了。杨红兰在跟我说起她那一段经历时,眼光是平静的。真的,那都算不得什么,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她一直跟我在强调一句话:我是一个平常人,做的都是平常事。

火场乡三年后,杨红兰先后又到了肖家桥乡、深溪口乡、大合坪乡和北溶乡财政所,担任记帐会计和录入会计。随着乡镇财政所工作职能的转型,杨红兰深感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量不够,1992年,她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到怀化参加了会计资格的考核,并一次性通过,1995年又进入电大财会专业学习,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顺利毕业取得了大专文凭。从而掌握了从原始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的顺利转型。

因为女儿年龄尚小,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四位老人又体弱多病,杨红兰不得不带着女儿与她一起生活在乡下,有时候工作忙起来,无法照看好女儿,任由她像个野孩子一样到处乱跑;有一次,天都黑了,还不见女儿回家,杨红兰急得四处打听,最后在山坡上的草地里才找到,看着又困又饿的女儿蜷缩在草地上,杨红兰心痛得泪流满面,她抱着女儿娇小的身体,久久不愿松开。

2006年农业税取消之后,国家一系列的惠农补贴政策相继出台,大大小小三十多种。北溶乡是五强溪库区最大的移民乡,由原来的三个乡合并而成,乡情复杂,财政工作量大。杨红兰因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2011年她被局领导委以重任,出任北溶乡财政所所长一职,她也是全县23个乡缜财政所唯一的一位女所长。

杨红兰真正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三十多项惠农补贴的录入和发放,都是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容不得有半点差错,再加上沅陵山乡民风彪悍,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矛盾。实行“一卡通”后,很多农户都弄不清卡上到底是哪些钱,杨红兰就得仔细地为他们解答,来的人多了,相同的话一天都要说上几百遍,连水都顾不得喝上一口,加班加点更是常有的事。有一次,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将两个同名同姓的人“五保”补贴款发错了,又是年关将至的日子,很多无儿无女的五保户都等着这笔钱过年呢。操作员又着急又内疚,杨红兰安慰他说,没事,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杨红兰不顾外面还飘着雪,连夜帮忙寻找打错款的那家农户,不料那家人已去外乡亲戚家过年,杨红兰又找到乡领导,商量着怎样解决这件事,最后决定由乡政府先垫付这笔钱,让五保户安心过年,等错款的农户回来,再去跟他说清楚。“你不知道我们在乡下做这项工作有多为难,有些农户只进不出,言语上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争执,所以要温暖,要把他们当家人一样。这本来就是我们错,我们更得虚心一些。”杨红兰在跟我说起这件事时,头一直低着,脸上露出愧疚的表情。这或许是她多年工作中一个小失误,但是在她心里却是一次不该犯下的错误。

这件事后,杨红兰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不管大事小事,她都亲力亲为。但此时的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年伏案工作的原因,已落下了一身的病痛;颈椎、腰椎都出现严重的问题,再加上脑动脉硬化和高血脂,时常困绕着她,很多次腰都疼得站不起来,她还要与同事们一起下队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为农户的补贴款和扶贫项目资金的落实而四处奔跑。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是诗人汪国真的一句名言,有人给它解释为:无论路有多长,但只要我们肯用双脚坚持去走,那么就一定能走完此路, 无论山有多高,只要我们人本身肯去攀登,那么就一定能翻过此山。我觉得这两句话用在杨红兰身上一点也不为过。风雨三十年,在乡间每一条崎岖的路上,就是凭着一种对工作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让杨红兰无数次战胜病痛,一路坚持走到现在。2013年“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正式实施以来,北溶乡没有发生过公款私存等违规现象,杜绝了私设“小金存”、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以及资金挪用等现象。规范了三十多种惠农补贴的发放,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搞好所有财政扶贫等项目建设,实时监督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特别是由财政所直接参与组织实施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最有力的监督。从2011年至今,利用财政奖补资金为村民修建通组公路、桥梁23条,解决村民人畜饮水及农田浇灌6处,修建环卫设施及村居环境美化亮化3处,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北溶这个移民大乡焕发出新的面容。

我还想找杨红兰多了解一些她的事情,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有些低沉,没说两句就挂断了,后来我才得知,那几天杨红兰都在医院照顾生病的老父亲。说起八十多岁的父母双亲,杨红兰眼里含满了泪水,这么些年,回家就像住旅馆,匆匆来,匆匆去,根本就无法与家人相守,对女儿、对丈夫、对年老的父母,她都觉得愧疚不已。我真的好想做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可是哪有那么两全齐美的事。

再一次见到杨红兰,她已经换了岗位,局党组考虑到她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已把她调入局机关综改办工作。眼前的杨红兰,比起初见她时消瘦了许多,她一直躲闪着我,回避着我,不让我写她,她一直说,太平常了,没有什么可写的。

或许,象杨红兰说的,她只一个平常人,做的都是平常事,但是要做好,坚持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她以自己最质朴的情感,坚守一个共产党员最纯粹的品行。洗尽铅华,再看人生,方能觉得无怨无悔。

而那幽幽的山谷里,淙淙的涧水边,兰花依然在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