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的青春更飞扬

名称:

基层的青春更飞扬

票数:

383

作者:

贺斌

单位:

溆浦县大江口镇财政所
作品简介

现代人追求自我,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渴望着体现自身价值,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同志,不安心基层工作,认为在乡村田野中奔波,与村民群众打交道是“浪费青春”,这种想法就不应该了。自98年参加工作以来,20多年来,我一直在基层财政所工作,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片广阔的天地之间,回想起这20年来的工作经历,记忆里既有辛酸苦辣,也有甜蜜喜悦,就是没有后悔懊恼,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都值得永久的珍藏。

       基层的水土更养人。这里的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这里空气是清新的,没有工厂的烟尘,没有汽车的尾气,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耳边少了城市的喧嚣和嘈杂,传来的只有潺潺的流水声和小鸟的鸣叫声。这里的瓜果、蔬菜都是新鲜的,没有什么转基因和反季节。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总书记指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河里采砂的行为被禁止了,乱砍乱伐的现象不见了,小煤窑和采石场被关停了,污染环境的企业停产了,农村又恢复了往日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各级政府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和爱护都是不打折扣的:各乡镇都建起了干部公租房,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了办公现代化,4G网络全覆盖,而且都开通了“wifi”信号,让交流与沟通无障碍……现在的工作设备之完善,生活条件之优越,是我们9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所不敢想象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大,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们感到分外的自豪。

       基层的培育更树人。社会是人生的“第二课堂”,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基层的锻炼、培养,能让每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更快、更好的结合起来,“逼着”同志们尽快的进入角色。因为基层的工作都是实打实的,“一个钉子一个眼”,没有清闲的事情,也养不起不干事的闲人。对于有进取心、想干一番事业的同志来说,基层是一个难得的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好地方。没有了城市间的灯红酒绿,少了些交往时的人情应酬,就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理论,钻研业务。中专毕业的我,就是伴着夏日的蛙鸣蝉噪,冬季的万籁俱静,静心的完成了自学考试,取得了大学文凭。尽管文凭不代表水平,但是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更多的知识储备,虽不保证多得益,但除了给自己增加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多留后路之外,还可陶冶情操和丰富生活。多学习,就等于多挖掘自身的能力,更可为自己的将来多做打算,是百里无一害的事情。趁着年轻,赶快充实自己。

       基层的群众更疼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都十分留念当年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他们称之为“第二故乡”,那是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他们与当地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基层的群众是最淳朴、最善良、最忠厚、最懂得感恩的人,只要我们是真心实意对他们好,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他们就是最体贴、最疼爱我们的人。也许他们说不出感激、动听的言语,做不出亲昵、热情的举动,但是他们会尽其所能维护我们,倾其所有关心我们。我至今仍记得在一次下村途中,不小心扭伤了脚,同行的村民二话不说,背着我走了5、6里山路,将我送回财政所,连口水都没喝就走了。这就是我们的群众——表里如一,格外透亮的人。

       基层的岗位更要人。毛主席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农村基层是脱贫攻坚战役的“主战场”, 是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正是我辈同志干事创业、大显身手的平台。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应该是冲在脱贫攻坚“战场”最前面的“先锋”,应该是站在乡村振兴“舞台”正中央的“主角”。“时代楷模”黄文秀,一个文静纤秀的女孩,放弃霓虹灯闪烁的城市,扎根基层,建设家乡,她用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要扫除笼罩在中华民族头上五千年的贫困阴云,要振兴发展最滞后的基层乡村,需要许许多多像黄文秀一样优秀的中华儿女把责任使命扛在肩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只有太多的人负重前行。相比于城市,基层更需要年轻同志将青春的热情、青春的奋斗,融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征程中,让青春在新时代更加绚丽,奏出时代最强音。

       人生是一段旅程,青春是旅途中风景最好的那段路。人可以将自己的青春定义为消费主义与娱乐主义至上的青春,追求更多的享受与奢华;也可以将青春定义为个人奋斗成长的青春,追求出人头地与自身价值的体现。但只有把自己的青春投入追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火红的“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的青春才最无悔,最有价值的。

       年轻的朋友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基层的青春可以更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