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十年的财政情结

名称:

四十年的财政情结

票数:

3406

作者:

卿笃熙

单位:

邵阳市财政局
作品简介

                       

四十年的财政情结

〔邵阳市财政局 卿笃熙〕

一九六五年七月,我从隆回一中回到家乡荷香桥,正值农村双抢大忙季节、农业税秋征入库之际,财政部门正缺一个征收人员,我就被区财粮室请去做农业税助征员,从此就与财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四十年。四十年来,在财政战线奋斗的队伍中,有我无私奉献的身影;在财政改革拚搏的征途中,有我率先改革创新的足迹;在财政年报竞赛的史册里,有我争创一流的业绩。离岗退休以后,还在《邵阳市志·财政篇》和市财政局建国以来的《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一级复查资料汇编》的史料里,留下了我辛勤的劳动成果。现已退休十五年了,还担负着局机关图书阅览室的管理工作,兼管老干活动室的有关锁碎事务,工作一如既往,兢兢业业,不计报酬,志愿为活跃局机关职工的文化生活发挥自己的余热。

一、 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努力精通业务

一九六五年八月,我被隆回县荷香桥区财粮室雇请为农业税助征员,具体负责毛铺公社的农业税征管工作,因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工作一接手就要投入到紧张的秋征入库中去,自己是个门外汉,具体业务一无所知,加上这个公社经济条件差,代金任务重,工作开展难度大。为了适应工作,我首先从农业税任务的落实着手,虚心向老助征员学习,把每个生产队的农业税任务落实及应征收粮食、代金的来龙去脉理.

   清楚,向老同志请教征收管理工作的具体业务和手续,自己再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琢磨融化,边干边学,很快就熟悉了农业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政策、业务,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工作成绩也很出色,1967年就确定为全区农业税征管专干。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我借来了《会计原理》的教材,一边向财粮助理请教,一边刻苦自学,很快就理解了复式记账的原理。1970年转为正式职工,1971年上调到县生产指挥组财税小组,负责全县的农业税征管工作。随着财税机构的不断完善,工作岗位也几经变换,先后在农场财务、行政事业财务、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岗位上滚爬过,我不是科班出身,财政会计知识缺乏,自己在实践中学,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研一行,不单是要弄懂那一行,而是要力求精通那一行,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参加各种会议、政策检查、专项调查的机会,专心听、认真做、虚心学、用心记,细心钻,从中吸取了许多的知识和智慧、经验与教训。还借来了各专业会计、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教科书自己自学,工作之余,就钻进了书中,直到深更半夜,刻苦学习、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尽快掌握财政会计基础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增加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让我受益最大的是参加各种培训,使我全面熟悉了财政管理的各项业务,给我的工作增添了正能量。1981年,我参加了省财政

厅在攸县党校举办的农业财务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全面理清了农业财务管理的各项业务;1987年,参加了全市会计师复习班的学习,学习后在全市首次会计师统一考试中,成绩优异,在参考的300余人中名列第二,获市财政局的通报表扬;1988年,参加了省财政专科学校财政干部大专班的培训,我充分利用这一年脱产学习的机会,全面系统的学习了会计原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企业财务管理、财政学、政治经济学等各项理论知识,我虽然有了自学的基础,但还是要当好学生,专心听教授讲课,认真记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在全班50多位学员中,除了冷水滩市财政局周副局长年长我以外,我是年龄最大的,但对我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各学科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但得到了教授的好评,还一致获得了全班同学们的赞赏

二、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我在主管农业税的工作中,根据自学的会计原理的知识。对照当时的农业税征解会计制度,我琢磨出当时的征解会计制度不完善:一是没有设立专户,农业税的收入、解缴、退库,都在区财粮室的行政经费暂存帐户中,农业税资金的活动变化不能单独反映出来;二是没有会计核算,一个公社一本农业税入库登记簿,一个生产队建一个户头,采用登记入帐的方法,只能查证这个生产队的任务完成情况,不能总体反映征收期间内农业税资金活动的来龙去脉。农业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征管水平,健全和完善征解会计制度,是提高农业税征管水平的一个个重要方面。我上调到隆回县主管全县的农业税工作后,为提高全县的征管水平,大胆创新,改革现行的农业税征解会计制度,于1972年在全县统一试行复式记账法,每个区设立一个农业税专户,〔当时公社没有财政机构,到秋征入库时由区财粮室雇请临时助征员下去〕完全从区财粮室的行政经费帐户中脱离出来,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对全年农业税征收、解缴、减免退库、结算的每笔业务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农业税征解会计帐簿,编制记帐凭证,办理年终决算,报送资金活动报表,每年春季结合政策检查进行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联审互查,使我县农业税的征管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这是全省范围内我县率先改革农业税征解会计制度,首先使用复式记帐法的,这项改革创新的成果,为我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台新的《农业税征解会计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1981年攸县农财培训班后,才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到1992年财政部才出台新的《农业税收征解会计制度》,自1993年起,复式记账法应用于农业税征解会计,才在全国统一执行〔去年省厅征集财政管理的有关实物中,就有我送交的七十年代初期农业税复式记帐的原始记帐凭证〕。

三、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锤炼

我的上进心很强,工作认真负责,刚进财政部门时,财政业务一窍不通,会计核算根本不懂,所以我就只有虚心刻苦学,在实践中加以锤炼、总结、提高,再推广应用。我改革创新的复式记账法应用于农业税征解会计制度中,通过一年的实践,解决了以前年度的农业税资金的来龙去脉不清、无帐可依、无据可查的问题,为提高农业税的征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1973年春,地区财政金融局在沙子坡招待所举办农业税业务培训班,全地区14个县市100多名农业税助征员参加,我编写了〈农业税会计核算〉一章教材,并在培训班上授课,至此,农业税征解会计采用复式记帐法在邵阳、娄底两地各县市正式推广应用。

 1981年省农财业务培训班结束后,1982年,地区财政局在洞口茶铺茶场举办农业三场会计培训班,定我为辅导教员,具体负责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从每节课的作业出题、到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登记入帐、成本核算、年终结算到最后出报表,还负责会计报表一章的授课任务,历时一个多月,我任劳任怨,认真辅导,细心讲解,获得了学员的好评。中华函授会计学校开办后,我被隆回函授站聘为预算会计辅导教师,为财政系统的函授学员上辅导课。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授课又传送出去,让他人获取知识,自己更有提高。

我在预算管理岗位上,改变预算外资金使用办法,把公检法机关的预算外收入,作“调入资金”和预算内经费调挤使用,解决了执法机关单位预算内办案经费不足、预算内经费办赤字决算的难题〔到九十年代有的县公安局还有办赤字决算的事例〕。

四、一丝不苟、扎实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我自进入财政队伍以来,不分岗位好差,不分工作

轻重,不分份内份外,始终保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扎实工作,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争创一流业绩,我项项工作都能圆满的完成任务,真正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自财政决算报表开展评比竞赛以来,我主管汇编的各项决算报表,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农业税决算报表,全地区第一;农业三场决算报表,全地区第一;行政事业财务决算报表,全地区第一;自1985年起,主管汇编财政总决算报表,连续六年全市第一;1991年起,主管汇编全市国有资产年度报表,又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一等奖。在财政部门停止国债发行工作后、又临时受命,负责财政部门国债的清理、兑付扫尾工作,我市年年被评为先进单位。2002年机构改革离岗后,我参加了《邵阳市志·财政篇》的编纂工作,到2004年底完成了〔财政篇〕评议稿的编纂任务,我就离开了工作岗位,光荣退休。2016年还完成了市财政局自建国以来《档案规范化管理省一级复查资料汇编》20多万字资料的汇编任务。

回顾40年的工作历程,说句老实话,是毛泽东思想指导行为准则的40年,是刻苦学习的40年,是认真扎实工作的40年,也是积极要求上进的40年。我从一个临时工到转正提干入党提职,从最基层的社队乡村滚爬到县机关,从县机关又调入市直机关,想我是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没有高学历牌子,不会溜须拍马,更没有什么后台,能有这样一路顺风的历程,这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是财政战线上领导和同志们传帮带的结果,也是我刻苦学习、扎实工作、力求上进的结果。但是,我有得也有失,1987年在全市首次会计师考试中,我因差0.5平均分没能获得全市第一名而深感愧疚;虽然成绩优异,但当时我在预算工作岗位上,因属行政编制而不能评定会计师职称,也是我终身的遗憾。

 

           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