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荧屏春秋

名称:

荧屏春秋

票数:

260

作者:

杨进汉

单位:

绥宁县财政局
作品简介

荧屏春秋

第一次看电视,38年前。

1981年11月16日晚,全中国人的眼睛聚焦日本东京,聚焦中国女排。那时我已是第三次高考落榜的复读生,但还是随一群同学从一中过河去县水电局会议室,观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中日冠亚军争夺战。小小会议室内,上百双眼睛盯着一个19英寸木匣中的彩色荧屏,时而欢欣雷动,时而鸦雀无声。当解说员颤音高声宣布:中国女排3:2战胜日本女排,夺取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冠军时,全场掌声雷鸣。雷鸣般的掌声中,夹杂着喜极而泣的呜咽。

第一次看电视,见证了中国女排姑娘的顽强拼搏精神,见证了中国蓝、足、排三大球比赛取得的史诗性突破,第一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的历史时刻。刻骨铭心。

由于连年高考败北,我错过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错过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错过了改革开放初期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电视见证。第二次看到电视,已是三年之后,那时我终于走进了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科每周六把电视机搬到学校礼堂播放电视,以活跃学生文化生活。

我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电视机,是妻子的嫁妆。1988年10月,妻子家托关系耗2100多元巨资购买的一台14英寸彩电。电视机随妻子嫁进我家的第二天,我又花了一个月工资买来电视天线。天线树了好几个地方,电视机都接收不到信号,荧屏不是雪花飘飘,就是波涛滚滚。最后我爬上镇政府会场的瓦背,把天线安装在屋顶上,电视机才显出些人影。但还是因显像太寒碜,不久就忍痛卖掉了。

1993年,我从乡里调到县委办工作。办公室领导交给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每晚观看央视《新闻联播》,便于及时反馈基层对中央的重要决策、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意见和反响。在我买第二台电视机前,只要不出差,我每晚吃完晚饭,或骑自行车或走路,都要赶到办公室看电视,然后把老百姓对中央的重要决策、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意见和反应写成信息,上传市、省、中央。一年多时间,风雨无阻。习惯成自然,一晃26年过去,《新闻联播》成了我必看节目,20点钟一响,妻子女儿马上把遥控器递给了我。

电视演绎世界风云,电视感知百姓冷暖。如今,电视机越卖越便宜、越卖越高档,65英寸4k超高清液晶电视也只要6千元左右;农村都显摆液晶宽屏了。电视频道越来越多,有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有中央台、省市台、县乡台;有开路频道、付费频道、网络电视频道。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电视节目精品化,精品节目栏目化,栏目日趋个性化。2018年,我国仅电视剧产量达323部13700集,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近40集,全国电视台播出电视剧217600部。2018年网络视听用户3.47亿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更快、信息量更大、真实性更强。

荧屏小空间,社会大舞台。荧屏不仅见证记录着我个人我家庭的足迹,而且见证记录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