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南县:“小龙虾”做成“大产业” ——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票数:
288作者:
刘懿波单位: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财政局南县:“小龙虾”做成“大产业”
——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刘懿波
南县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两湖平原中心,洞庭湖区腹地,是湖南省湖区农业大县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境内土地肥沃,河渠纵横,湖塘密布,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国家规划的调整,南县被确定为调蓄和湿地保护区、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和“南洲国家湿地公园”试验区。2016年3月,南县又被批准为全国三个(湖南南县、江苏新沂、河南兰考)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县之一。
对此,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通过大力发展特种水产立体生态种养(稻虾共生),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将“小龙虾”做成了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因地制宜 构筑特种养殖“水立方”
“稻虾共生”是人们长期以来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其特点在于:利用龙虾吃掉田中的杂草和水生生物,消灭危害性幼虫,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大量粪便,既可起到除草除害作用,又达到增肥的效果。同时,龙虾的游动还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通气,促进水稻生长。
反之,水稻亦可为龙虾提供隐蔽的栖息条件,有助于小龙虾脱壳生长,且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又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优势互补的生物链。
南县一马平川,平湖水网湿地生态环境特征显著,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十分丰富,全县有适合立体生态种养的水稻田50余万亩。早在 2000 年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时,该县就开始推广“低洼湿地稻虾生态种养”这一循环农业模式,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技术日臻完善,在最初“一稻一虾”模式基础上,又探索出“一稻三虾”(春季虾苗、夏季食用虾、秋季种虾)新模式,并在全县推行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虾产业的发展,养殖是基础、是关键。围绕稻田养虾做大做强龙虾产业,南县县委、县政府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多年来,集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稻田基础建设,同时大力倡导立体、生态、高效的开发理念,积极推行“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扶持建设了多处“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复制,不断在周边片区辐射推广。
并通过“先建后奖”、“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经营。近三年来南县整合各项涉农资金2亿多元对以小龙虾养殖、加工、销售、出口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截止到 2017年底,全县“稻虾共生”面积发展到 近40万亩,小龙虾产量突破5.8万吨,稻虾产值超过20亿元,带动发展的二、三产业产值近20亿元,综合产值规模突破40亿元。
2017年8月南县小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挤身全国三强。
自此,以“稻虾共生”为主体的特种水产立体生态种养大格局基本形成,“小龙虾”成为南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湖乡“水立方”走出了农民增收的康庄道。
龙头带动 搭建农业完整“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稻虾共生”模式的推广,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得一二三产业实现高度融合,一个共同生存、互助互盈的新业态逐步形成,产业链在上下游两个方向延伸拓展,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如今,南县小龙虾养殖规模已由2000年三仙湖镇的 100 余亩,已发展到覆盖全县 12 个乡镇的40多万亩,建成“稻虾共生”试验示范基地20个,示范面积5万多亩。
拥有国家级加工龙头企业 1 家(湖南顺祥食品有限公司)、全国唯一的养殖加工研发中心 1 家(顺祥食品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养殖企业7家(湖南泽水居等),养殖专业合作社 100多家 ( 南县精英、丰香等 )。
以基地养殖为基础的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使得技术研发更加精细高端,产生的直接效果不仅使原材料种类、数量和品质大幅增长和提升,而且直接推动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使上游企业研发的成果有了“英雄用武之地”。
在小龙虾加工方面,顺祥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加工龙头企业,2015年10月被中国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称号;稻虾共生种养区域产品的“三品”认证,培育出一批省内外精品名牌,其中顺祥食品的“渔家姑娘”牌全虾、虾仁、虾尾被认定为绿色食品 A 级,“渔家姑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际知名品牌、湖南名牌,优质虾稻米“溢香园”、“金之香”等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
同时,由顺祥食品投资1.6亿元对小龙虾甲壳素和氨基酸及延伸产品进行的开发,可年产 1400 吨氨基葡萄糖。
加工业规模和品质的提升,以及品牌效应的带动,为流通领域的扩展提供了契机。如今,顺祥食品的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全国 20 多个省市,年出口创汇 4000多万美元,占湖南省水产品出口的90%以上。南县小龙虾商品率达96%,约70%通过顺祥食品加工上市;25%通过本县交易中心鲜销上海、武汉、长沙、广州等城市;5%就地消化于县内如“麻河口油焖龙虾”、“宁婆婆龙虾”等300多家小龙虾餐饮店,年实现产值超过两亿元。
熟食小龙虾、优质虾稻米电商平台的拓展,更助推构建起“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集生产、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美食餐饮为一体的小龙虾产业,开辟了南县现代农业一片新天地。
大力推广 打造农民增收“聚宝盆”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三产融合的目的在于促进产业链增值,并使收益更多地留在产地、留给农民。南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推动小龙虾产业,通过“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将该产业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据统计,农户养殖小龙虾亩增效益 3000 元,再加上稻米收入,每亩可收益 4500 元。按该县人均耕地1.8亩、户均小龙虾养殖面积3亩左右(旱地除外)计算,每户纯利润将达到 13500 元。此项目在扶贫对象中推广,即可实现“发展一个,脱贫一户”的显著效应。
近年来,在该县有关政策和涉农项目资金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广大养殖企业主和虾农积极性普遍高涨,“稻虾共生”立体种养发展迅速。2017年,全县农民累计增加收入近15亿元,人平增收2000多元,实际从业农户平均每户增收近 1.2 万元。
从“稻虾共生”模式的创建,到基地面积的扩大,再到加工和营销环节的不断提质增效,如同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然间使每一块“稻虾共生”基地,无论大小,都成为了农民群众增收的“聚宝盆”,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脱贫致富不再是遥远依稀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美好明天!
浩瀚洞庭,兼收并蓄;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如今,南县“小龙虾”已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作者简介:刘懿波,男,湖南网络作协会员、益阳市网络作协副主席、湖南省红网《论道湖南》品读专栏优秀作者、《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益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财政杂志、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湖南日报、中国作家网、财政部官网、中国财政微信平台、湖南省红网等媒体。曾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县各级征文大奖。
工作单位: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财政局
通讯地址: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财政局 邮编号码:413200
手机号码:13637375302 QQ号码:332456036